婷阅读

字:
关灯 护眼
笔趣阁 > 安禄山新史 > 第九章第三十五节 班师回长安

第九章第三十五节 班师回长安(第1/3页)

章节错误,点此举报(免注册),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,请耐心等待,并刷新页面。
    
国家和民族,在民智开放的年代,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。但在民智未开的时候,经常只是作为统治者统治拉拢百姓的一种手段而已。愚民百姓,活下去还是一个困难,哪里有功夫真正去考虑国家、民族。

而且对于那些每天都在辛勤劳作,以图养活自己的平民老百姓,一个好的君主,一个好的朝廷,远比什么民族,什么国家来得重要。国家和民族,只有在百姓能过上一个好的日子时,才会被百姓主动接受。如果外来人想打破这个安定的生活,不需要外力,老百姓自己,就会为了“国家和民族”,主动起来斗争。

和平年代,统治者灌输的是君主观念,到了遇到外来危机时,就以国家和民族来鼓动百姓为自己效命,效果当然不会好。愚民愚民,并不仅仅是指那些人,更多的,指的是一种政策。人,毕竟是一种利己的存在,以现代的眼光,去苛责那些受到愚弄的百姓,那并没多少意义。

当大唐正式吞并了后突厥王国后,突厥百姓的反应,远比安禄山想象的要平静。

该放牧的还是继续去放牧,该酿酒的还是继续去酿酒,老百姓并没有因此有什么群情激奋,要死要活的。

实在是因为,最近几年的后突厥,正在走入了没落。不公平的分配,多次对外战争,让百姓苦不堪言。虽然毗伽可汗曾经想过励精图治。而且取得了一定的成效,但实际上,后突厥没落地趋势,却已经不可避免。和以前的生活比起来,现在的,还是变差了。如今世界经济的中心是大唐,突厥向大唐开放。靠向大唐,已经是大势所趋。对于那些生活正在逐渐变差的突厥人来说。突厥并入大唐,或许还是一个非常好的机会。

当然,连续两次大败,死伤超过几十万的实际情况,也已经让突厥没有这个实力去反抗大唐了。最坚决地反唐分子,都已经在信安王那一战后,或者战死。或者被处死了。剩下的,不是老弱病残,就是心志不坚地人。不管是有眼光的突厥人,还是有野心的突厥人,都认为现在不应该对突厥牙帐前的几十万唐军发表不满。

开元二十三年七月,河西节度使牛仙客,也带领一万大唐骑兵,以及扈从的各等族几千骑兵。顺利从南面突破,来到了突厥牙帐。一路之上,俘获逃亡的、已经变成马贼的突厥兵达几千人,突厥南面和东面完全竖清。

与此同时,安西节度使盖嘉运和北庭都护夫蒙灵詧,也趁机袭击突厥扈从部落之一地突骑施。这个突厥最杰出的骑兵部落。因为精良的骑兵都被可汗苏禄召去参加防备大唐的战斗,本族内实力空虚,被盖嘉运一战就顺利平定。苏禄回来后,发现营地被占,只得乖乖投降。虽然这个投降完全没有保障,但目前,突厥最优秀的骑兵来源地,算是已经落入了大唐的手下。

至此,突厥西面,也基本被大唐掌握。整个突厥。算是真正被大唐吞并。一时之间。安西、吐蕃和昭武九姓地区,列国震动。本来一直对大唐时依附时攻略交叉不断的各小国。又再次齐齐上书李隆基,表示依附,其中就包括曾经依附过大唐的突厥葛逻禄部。

而正是在这一次战斗中,原本默默无名地一个将领,显现出了他杰出的才华。进退有序,作战胆大勇敢,战后被提升为兵马使,他的名字,就叫高仙芝。

与高仙芝同时让人侧目的是,一个正走上强盛之路的民族。因为追随唐军行动,经此一战,成为北庭、突厥西部一带的大族。他地名字就叫回鹘。

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

开元二十三年八月初

突厥牙帐外十里,旌旗飘扬,刀光闪耀。

那一阵阵的凯旋乐,很好的说明了此时正在进行的事情。

“安将军!这次老夫不能回京为你请功了!你自己可不要疏忽呀!”老成的信安王一脸笑意,善意的打趣安禄山。

“王爷请放心!安禄山代你率军回去,一定回将王爷的心意转达陛下!”安禄山抱拳行礼。

就在前几天,告捷的信使,带来了唐皇李隆基的敕令,进信安王李祎爵位为信王,官拜司徒,授骠骑大将军,领突厥安抚使,带五万士卒、十万武装役夫,暂时镇守突厥;副元帅安禄山,率领大军,押送俘虏,即日凯旋班事,进京封赏。

“哈哈哈!信王持国名将,二十万唐军一战而败三十万突厥兵,突厥人人畏惧,有了信安王镇守,突厥人定然不敢再胡乱叛乱!”旁边一个花白胡子彪悍将领也是笑着拱手。

确实,虽然突厥牙帐这边的突厥人态度比较温和,但是其他地区,特别遥远荒凉地北方地区,那儿地人可不是那么的顺从。有些人还是不知名异族,本来就不服从突厥人,连突厥人拿他们也没什么办法。很多突厥人在后突厥被灭后,都不顾寒冷,跑到了那儿去,又因为寒冷缺粮,经常南下侵扰投降突厥百姓。如果不是信王李祎这样地名将镇守,恐怕那些人的行动,绝不会是仅仅劫掠突厥百姓这么简单。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
内容有问题?点击>>>邮件反馈
热门推荐
修罗武神 万相之王 十方武圣 火热的年代 大奉打更人 轮回乐园