婷阅读

字:
关灯 护眼
笔趣阁 > 大明:我的祖父是朱元璋 > 第一百九十章 皇帝玉玺

第一百九十章 皇帝玉玺(第1/3页)

章节错误,点此举报(免注册),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,请耐心等待,并刷新页面。
    京师。

    天色已晚,漆黑夜空中繁星闪烁,紫禁城仿佛被莹光笼罩。

    乾清宫,灯火通明。

    朱元璋单手托着一枚方二寸九的玉玺,眯着眼左右打量。

    这块玉玺是燕王朱棣送来的。

    负责呈送的正是燕王世子朱高炽。

    此时小胖子瑟瑟发抖地趴在地砖上,不敢抬头。

    来之时,他们兄弟三人互相推诿,都不愿呈送玉玺,担心惹得皇爷爷震怒后果难料。

    最终老二朱高煦和老三朱高燧,二人联手将老大朱高炽推了出来。

    言说他才是燕世子,代父受罚是理所应当。

    燕王私藏前朝玉玺,事情可大可小,全凭洪武皇帝心情。

    “爷爷,您试试。“

    一旁的朱允熥取来印泥和白纸。

    朱元璋浸上印泥盖上。

    赫然显示鲜红的“皇帝之玺“四个大字。“什么玩意!“

    朱元璋大为失望,这不是他心心念叨的传国玉玺。

    这只是一枚普通的元朝皇帝玉玺。

    皇帝的玉玺并非只有一个,在不同场合盖章不同文件,需要不同的玉玺。

    秦制,天子六玺。

    秦始皇有六枚玉玺,后来又铸传国玉玺。

    汉沿秦制,天子六玺,皆白玉制成,钮作螭虎,文与秦同。

    汉高帝刘邦进入关中之后,获得了秦始皇的蓝田白玉玺,佩带在身边,称作“传国玺“。

    到了唐朝,实行八玺制。

    武则天将“玺“改称为“宝“,也叫八宝。宋朝立国,遵循唐朝旧制,皇帝八宝。

    但到了宋徽宗时,这位大艺术家又增加一宝,还在玉玺上纂刻虫鱼,制作十分精美,几乎接近秦玺。

    宋室南渡之后,又增加到十一宝。

    到了明朝,朱元璋根据不同用途,制作了十七枚玉玺。

    (明朝皇帝一共二十四枚玉玺,另外七枚是后面皇帝所制)

    如“皇帝信宝“玉玺,用以诏亲王、大臣,调兵。

    “皇帝行宝“玉玺,用以册封、赐劳。

    “天子行宝“玉玺,用以封赏藩属国,赐劳。

    “制诰之宝“玉玺,用以下诏书、识诰命。“......“

    朱元璋看着趴在地上的朱高炽,斥责道:“又不是传国玉玺,你爹藏它做什么?“

    说着,粗暴地将元朝玉玺扔在地上:“拿回去让他好好玩!“

    没有寻到传国玉玺,朱元璋很失望。

    玉玺被磕碎了部分,滑到朱高炽面前,他哪里敢捡,只顾低着头瑟瑟发抖。

    “爷爷息怒。“

    朱允熥去将玉玺捡起,说道:“或许四叔不知真假,是担心马哈木蒙蔽朝廷。“

    老朱已经处置过朱棣了,不能再揪着不放。

    朱允熥知道老朱是想让他开口求情。

    否则老头子为什么晚上召见燕世子?

    关起门来说话,不就是想冷处理此事。

    “没出息的东西!“

    朱元璋指着朱高炽:“你就在京师老实呆着,下去吧。“

    “是。“

    朱高炽艰难地站起来,作揖后转身,一溜烟跑没影了。

    那速度,仿佛瞬移,看得朱允熥目瞪口呆。

    “允通,时间不早了,你回去早些休息吧。“朱元璋步入龙案后坐下。

    朱允熥跟了过去:“爷爷,您不休息吗?“

    “忙完这些再休息。“

    龙案上,是一堆奏章。

    老朱又要熬夜了。

    朱允熥二话不说坐下来,拿过一堆奏章,一起干活。

    自巡视九边归来,又着手全国大移民。

    如今朱允熥的储君身份更加稳固,朱元璋特许他在文华殿办公。

    这一宣布,每日往来的大臣更多,有处理不完的国事。

    朱允熥乐在其中。

    美其名日是为老朱减负。

    朱元璋上了年纪,身体时好时病,身为大孝孙,朱允熥必须扛起责任。婷阅小说网

    乾清宫,灯火跳动。

    烛火下的一老一少,仿佛不是帝国的掌权者,而是认真做家务的祖孙俩。

    经过近两年的历练,朱允熥处理政务得心应手。

    大多事情,不需要再询问朱元璋,他已能自行决断。

    “爷爷,孙儿以为这道奏疏非常好!“

    “哦?何人所上?“

    朱允熥看了眼名字:“是应天府上元县典史隋吉的上疏。“

    典史?

    朱元璋放下手中奏疏:“拿来俺看。“

    典史是個不入流的地方小吏,只因在天子脚下当官,才有资格上书。

    越是小官上书,朱元璋越是关心。

    他可以从小吏口中,更直观的了解民生问题。

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
内容有问题?点击>>>邮件反馈
热门推荐
修罗武神 万相之王 十方武圣 火热的年代 大奉打更人 轮回乐园